你約一條新認識嘅女食飯冇感覺,唔代表你轉咗軚。可能你只係對「香檳女」冇興趣:外表光鮮,靈魂空心。
文華東方八萬蚊香檳騙案,提醒咗我哋——感情同消費一樣,唔係計價,而係睇值唔值得。真正吸引你嘅,唔係單據,而係靈魂。
01|奢華外殼,空心核心
故事主角,係一支 Krug Clos d’Ambonnay 2002。傳說中「香檳界嘅勞斯萊斯」,全世界每年只出三千支。酒店賣價八萬,聽落貴氣十足。
但飲咗又點?當男主角「借尿遁」走人,剩低嘅係女事主硬食單據。
浪漫唔見咗,剩返就係消費同被騙。
呢個情境其實就似一啲「扮女人」嘅人:外表靚到似 catalogue,朋友圈個個都係 filter + hashtags,但一打開口,對話空心到得返 KPI。你望住嘅唔係一個人,而係一張商業計劃書。
02|冇火花唔等於性向變咗
唔少男仔會 panic:「點解我近排見到女仔冇感覺?係咪我唔再鍾意女人?」
但實情係,你只係對「香檳女」冇反應。
呢啲「香檳女」好似開瓶瞬間勁閃,但三分鐘後氣走晒,剩低就係單調。
你冇變,你只係升級咗,唔再對假 energy、有 agenda 嘅互動有興趣。
呢個「冇感覺」,唔係性向變咗,而係自我免疫系統覺醒。你拒絕再做水魚,拒絕再用感情去幫人埋單。
03|埋單公式 = 荒謬性別劇本
香港社會有個公式:
- 女埋單 = 女受騙
- 男埋單 = 男應份
- AA = 男冇用
呢個 formula,成日被默認為「正常」,但其實正正就係將感情變成交易。當愛情被寫死喺單據上,仲有咩真誠?
同樣,Fine dining 本應係享受,但喺香港,大家第一反應唔係「食咗乜」,而係「值唔值」。感情同餐飲,一樣俾埋單文化綁架。
04|無心插柳的品牌逆轉
事件發酵後,大家發現:兩個 Set Dinner 其實五千蚊有找,貴,但唔算離譜。於是出現咗新一波討論:「原來文華東方都唔係食唔起!」
由「八萬蚊」嘅震撼,到「其實都 ok」嘅覺醒,呢個落差正正改寫咗大眾對高級餐廳嘅 perception。
一間原本「遙不可及」嘅中菜廳,突然變成「可以一試」嘅選項。
最妙嘅係,呢種品牌逆轉,唔係靠廣告、唔係靠KOL,而係靠一次社會新聞引爆。呢個「無心插柳」比任何宣傳 budget 更有效。
05|戀愛市場的平行現象
愛情市場同餐飲市場有幾相似?
- 高檔人設 = 高檔餐廳:初見時覺得高不可攀,但一深入就發現,原來同樣有「性價比」。
- 假 high = 假浪漫:有啲人擅長氹到你眼花,但真誠指數接近零。
- 埋單 = 結局:無論係感情定消費,最後你會問:值唔值?
就好似有啲人發現自己對「女人冇感覺」,其實唔係因為自己轉軚,而係因為對象成日淨係 sell 人設,冇靈魂。你拒絕再食「假 high 套餐」,只想要有血有肉嘅互動。
06|真女人 vs 扮女人
- 真女人:有情緒、有立場、會同你 argue,但出發點係真心。飲檸茶都可以有共鳴。
- 扮女人:agenda 滿滿,對你冇立場,對錢有立場。就算飲 Krug,依然空心。
當你識分呢兩類人,你會明白:冇感覺唔係病,而係過濾系統。
07|消費文化的啟示
事件仲帶動咗另一個現象:大家開始比較各大 Fine dining 嘅餐單價錢,甚至形成「高級餐廳 CP 值排行榜」。
原本「唔敢諗」嘅高級餐飲,突然親民化。呢個過程,啟示咗另一樣嘢:香港人唔係唔想花錢,而係要花得其所。
就同戀愛一樣:唔係唔想拍拖,而係要拍得值得。
08|咁你應該點做?
- 篩選交往圈:Tinder、IG、Threads ? 少啲喺「賣人設平台」搵對象。
- 分清性向同偏好:如果你仲會對真實、有靈魂嘅人有反應,就證明你未轉軚仲鍾意異性。
- 承認自己升級咗:唔再對假 energy 有感覺,唔係冷淡,而係進化。
你唔係冇方向,你只係唔想再做「硬食八萬蚊單」嘅水魚。
真正會令你醉嘅,唔係香檳品牌,而係對面嗰個人嘅靈魂。